logo
  • 网站首页

  • 要闻动态

  • 信息公开

  • 政务服务

  • 廉政广角

  • 纪法宣传

  • 政民互动

  •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重点工作  > 

英德市:监督赋能“百千万工程” 助推麻竹笋“百亿产业”提质增效

  • 2025-4-14 18:21:22
  • 来源:   英纪宣
  • 发布机构:  
  • 【字体:  大  中  小  】


英德是中国麻竹笋之乡,也是清远麻竹笋产业发展的“主战场”。近年来,英德市纪委监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广东省委、清远市委、英德市委关于“百千万工程”的部署安排,聚力破解麻竹笋产业发展堵点、痛点,围绕麻竹笋产业项目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惠民政策落实等关键环节开展精准监督,广泛听取和收集企业、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并联动农业、林业、财政等部门,紧盯产业发展、资金使用、技术指导、产销服务等重点环节强化监督指导,助推麻竹笋“百亿产业”提质增效。

截至目前,英德全市纪检监察机关针对麻竹笋产业先后开展监督检查17次,帮助解决问题59个,助推麻竹笋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深入一线监督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根基

“现在条件更好了,收入也越来越高,今年打算再扩种10亩。”面对纪检监察干部走访,笋农陈大叔指着新修的道路笑逐颜开。

近年来,英德市委以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为契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赋能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作为五大百亿级农业产业之一,被誉为“剥皮黄金”的西牛麻竹笋也迎来了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但在不久前,陈大叔所在的西牛镇兴塘村连日常出行都还十分不便,每逢麻竹笋采收旺季,村民只能靠人力或摩托车运输麻竹笋。对于陈大叔这样上了年纪的村民来说,崎岖泥泞的山路不但费时费力,更有很大安全隐患。

纪检监察干部在日常监督走访发现这一问题后,立即联系镇相关职能部门勘察现场,研究制定乡村公路建设方案,争取早日打通群众“致富路”。在西牛镇纪委的持续跟进下,2024年7月,兴塘村委会通过“四议两公开”决策程序,筹措资金54万元对该村老泥坳至岩坑路口段约1公里的道路进行硬底化建设。同时,镇纪委对工程发包、施工进度和竣工验收等各环节全程跟进监督,确保这一民心工程办到群众心坎里。

最终,焕然一新的乡村道路赶在收笋旺季前顺利通车,看着来往不息的车辆满载着麻竹笋运往收购点,陈大叔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原来的'泥巴路'现在反而成了我们村的'致富路'。”

在西牛镇麻竹笋镇域产业园,随着一车车刚采收的麻竹笋从收购点被送入厂房,车间工人们正忙的热火朝天,清洗、加工、包装,经过多道技术工艺处理,各类特色笋产品分拣后又销往全国各地。

要实现麻竹笋产业全链条发展,不仅要解决前端村民种销难题,后方企业生产需求也是监督关注重点。

此前,西牛镇纪委在开展日常监督检查时还发现,随着产业园建设不断完善,陆续有麻竹笋生产加工企业进驻其中,产业园用电需求激增,原有的用电设备规模已无法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镇纪委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反馈问题,积极协商解决措施。在当地党委政府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支持下,包括电力扩容设备在内的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成功竣工验收,有效满足了产业园企业生产用电需求,也带动辐射了周边乡镇进一步扩种麻竹笋。

“感谢你们解决了电力扩容问题,现在园区用电很有保障,我们还计划新增设多条生产线。”企业负责人正与回访的纪检监察干部交流。


严把关键环节 全过程监督护航项目规范建设

“随着麻竹笋产业链不断延伸,监督范围也相应增大,做实全链条监督更需主动靠前,增强监督精准度。”该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说道。

“上次检查中存在的安全围蔽措施不足是否落实到位?建筑垃圾清运滞后问题有没有及时解决?”在石灰铺镇石灰村,纪检监察干部正在麻竹笋收储点项目建设现场对项目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

为确保新开工的石灰铺镇麻竹笋收储点项目建设规范有序进行,石灰铺镇纪委创新开展“前期廉政评估+中期常态监督+后期跟进整改”全过程监督模式,项目筹备阶段便对项目投资决策、合作模式等进行廉政风险评估,与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村支部书记开展多轮廉政谈话,讲清纪律要求、剖析反面案例,将廉洁自律“防火墙”筑牢在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组建专项督查小组对厂房主体建设、警示标识设立等情况进行2轮实地检查,督促整改安全隐患8处。该项目建成后将惠及周边约2000余户笋农,预计年仓储能力可达2万吨。

“当前麻竹笋市场需求旺盛,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储运服务体系,着力提升麻竹笋全流程保鲜能力。”谈及未来计划,收储点项目负责人对麻竹笋产业发展自信满满。


精准对接需求田头问诊破解种植难题

“以前总以为多施肥就能高产,结果钱花了笋却长不好。”笋农李大姐的感慨,道出了麻竹笋种植过程中的痛点。

此前,英德市纪委监委在开展日常监督中发现,部分麻竹笋种植户存在施肥次数及用量不合理、病虫害防治知识欠缺等问题,部分竹林因管理粗放导致减产。

技术短板不解决,增收致富就无从说起。为打通技术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英德市纪委监委向农业农村部门反馈问题,推动构建“镇村出题+市级答题”的技术服务体系。

在英德市纪委监委的全程跟进下,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先后组建多支“技术护航小分队”,邀请农技专家送技下乡,围绕选种育苗、合理密植、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极端天气应对等薄弱环节开展教学指导,通过上门“问诊”、案例分析、实操培训、现场交流等举措,切实增强培训实效。2024年以来,英德市共开展麻竹笋技术培训指导7场次,参训受训达513人次,推动解决土壤改良、灾害应对等麻竹笋种植难题34个。

“专家手把手传授方法,烧根烂根问题三天就解决了。”当纪检监察干部再度回访时,李大姐对培训效果竖起了大拇指。


精准纾困助企金融活水打通企业融资堵点

保障麻竹笋经营主体稳定运营,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增效,离不开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为企业纾困解忧。

此前,连江口镇纪委在开展日常监督时发现,因鲜笋收购需集中支付笋农货款,每到采收季节,麻竹笋收购企业短期流动资金缺口达数百万元,企业资金状况捉襟见肘,被迫压缩旺季日均收购量,部分鲜笋因滞销错过了最佳收购期,制约了农户增收与产业规模发展。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镇纪委联合经济发展、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对全镇麻竹笋加工企业的资金缺口峰值、资金周转周期、信贷抵押能力等核心数据进行梳理评估,发现多家企业存在有效抵押物不足、融资期限与生产周期错配等共性难题,并积极协调当地农商银行搭建融资对接渠道,结合麻竹笋采收周期的企业资金需求和使用规模,创新金融产品服务供给,提高信用贷款额度上限,优化业务办理审批流程,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更为灵活的融资信贷服务,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促进金融“活水”流向麻竹笋生产经营主体。

“多亏了政府帮忙协调,缓解了资金周转的燃眉之急。”当银行的300万元贷款资金到账后,连江口镇麻竹笋企业负责人巫先生欣喜地说。

目前,英德市麻竹笋种植面积达85.91万亩,全产业产值已达101.57亿元,全市麻竹笋种植农户约8.9万户,经营主体达267家,从业人员总数超17万人。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督促职能部门主动履职担当,推动各项惠企利民措施落地落实,不断促进全市麻竹笋产业蓬勃发展。”英德市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TOP】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 县区连线
  • 清城区纪委监委
  • 清新区纪委监委
  • 连州市纪委监委
  • 佛冈县纪委监委
  • 连山县纪委监委
  • 连南县纪委监委
  • 阳山县纪委监委

主办:中共英德市纪律检查委员会、英德市监察委员会    网站标识码 : 4418810020    粤ICP备09167971号     网站地图

img  公安网备44188102000078号    地址:英德市金子山大道一号路新行政中心综合楼    技术支持:英德市政务服务中心